十年来帮助孤独症学生成为有尊严的社会人 一群教师照亮“星星的孩子”

2023-02-27 来源:中国青年网公益

  12月初,福州市星语学校新校区多功能厅舞台上,5名患有孤独症的学生正在摆放7架约半人高的中国鼓。这是孩子们在准备专属于他们的“期末测试”。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这也是福州市星语学校名字的由来。今年是这家专为孤独症孩子开办的九年一贯制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第十年。

  2012年建校之初,学校与福州市盲校在一起办学,只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6个班48名学生,教师14人;如今,学校有了自己的新校区,共有27个班涵盖一到九年级的192名学生,教师增加到57人。

  回顾这10年,老师们提到最多的就是:从无到有,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迷茫感”是最开始每位教师或多或少都有过的。

  青年骨干教师林珍珍还记得10年前刚接触学生时的课堂情景。

  林珍珍原来在一所普通小学任教,经考试进入星语学校。在上第一堂课前,她信心满满地设计了整堂课的环节和教学活动。但是,课上孩子们在教室里跑来跑去,那一节课她基本都在忙着维持课堂秩序。

  面对同样的情况,星语学校校长杨福从自己做起。他频繁访问对孤独症儿童做康复训练的私立机构,向机构老师取经;平时只要有时间,就阅读与孤独症教育相关的专业书籍,并要求老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专业书籍,读书笔记和教案都被纳入教师期末考核中。

  过了一段时间,林珍珍改变了教学方法。她以“制作手工包”为主题,把数学知识分散到学生制作手工包的步骤中。这一次,学生们特别专心。手工包制作好后,被拿到学校的跳蚤市场上。在买卖过程中,通过计算价格,学生们又能学习到生活数学的知识。

  从那时起,林珍珍开始收获这份工作的成就感。

  此外,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星语学校还构建了一套生态化课程体系。在校园内建设了超市、医院、图书馆等系列真实生活场景,并专门腾出一套两室两厅的生活样板房作为星语家政室,供学生学习做饭、打扫卫生、折叠衣物等。

  星语学校办公室主任卢荟伦介绍,只有让孤独症学生置身真实的生活场景,他们将来走出校园才会习惯、才能适应。

  王女士的儿子匡匡是星语学校的首届毕业生,今年22岁,目前在星语学校的情景教室——星语超市里担任志愿者。入读星语学校之前,王女士一家人带着儿子走遍了福州的大小机构和医院,为其寻医问诊并进行康复训练。

  如今,匡匡能够安静地端坐在超市收银台前。遇上老师带领在读的学弟学妹来超市使用代币消费时,匡匡能独立收银结账。平时,他会整理超市货物,补充货架商品。王女士说,现在的匡匡就是她10年前梦中的儿子。

  这也是学校所希望的。当学生从这里毕业时,要掌握“两基两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自我休闲的娱乐技能和服务他人的劳动技能。“实现多元发展,成为一名有尊严的社会人。”杨福说。

  10年间,学校的毕业生加上在读学生有300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福州孤独症儿童“读书难”的问题。但是,杨福并不盲目乐观,“只靠星语一家学校覆盖福州所有的孤独症学生,不现实”。

  如何让更多的孤独症孩子走进普通中小学课堂,让他们在随班就读中学习和学会日常交往?

  2017年,福州市教育局依托星语学校,建立了福州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目前,资源中心共辐射63所学校,建成173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可保障500名左右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这63所学校将为福州的普通中小学在孤独症儿童教育融合办学上提供经验借鉴。

  2021年,福州教育研究院为整合提升全市特殊教育资源,以星语学校为主建立了孤独症教育共同体,在共同体学校之间建立起教师层级培养机制和“挂职”交流机制,实行“订单式”培训,全面提升福州市14所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基地校的孤独症教育教学质量。

  “融合教育将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特殊学生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和健康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杨福说。

  更多“星星的孩子”看到了希望。今年年初,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特别提到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行动计划指出,要针对这一实际,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鼓励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杨福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想法。以孤独症融合教育为例,杨福希望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开展科学评估、早期干预、有效融合等方式,让康复程度好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星语学校现在还开办了孤独症融合幼儿园。

  杨福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只能陪伴孤独症孩子人生中的一段,当孤独症孩子拥有一定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后,如果有更多爱心企业愿意提供庇护性工作岗位,这群“星星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有尊严的社会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

上一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

下一篇:上海:保障城市运力 青年突击队变身蔬果分拣“小分队”

猜你喜欢

打造“一带一路”光影标杆,佛山照明点亮柬埔寨德崇国际机场

2025年9月9日,柬埔寨德崇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德崇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作为该项目灯光解决方案提供商,佛山照明深度参与整体灯光设计与实施,通过1.1万套定制化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布局,将吴哥窟“

1周前

“薇笑阳光计划”见证中国品牌担当,薇诺娜树立专业公益新标杆

高原紫外线强度远超平原地区,长期暴露不仅导致皮肤晒红、晒黑,更可能引发光线性皮炎、色素性疾病甚至皮肤癌前病变。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匮乏、防晒意识薄弱,很多当地居民直至病情严重才寻求治疗,错失最佳医学干预

4周前

从受助者到“燃灯者”:富邦华一“优师计划”助学金结出硕果

自2021年承担国家“优师计划”培养使命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孟宪承书院为育人平台,创新构建“优师筑梦DREAM行动计划”,聚焦五维能力即奉献精神(Devotion)、反思探究(Reflection)、

1个月前

发挥供应链优势,京东调集物资支援北京防汛

近日,北京市密云、怀柔等地以及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等多地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升级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灾情刻不容缓,各地加紧抢险救灾,有关受灾地区救援救治

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