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老师给特殊儿童学生的世界带来色彩

2017-08-15 10:45:13

   明清玲站在医院的活动室,在画板上示范。当天的人物画,是一个孩子和妈妈,需要画线条,涂色彩,还需要手工剪纸做纽扣。

  她对面的桌子上,坐着十多个孩子。他们用稚嫩的手握住画笔,在家长、志愿者和护士的帮助下,勾勒出人物的线条轮廓。

  在这个临时教室里,有的孩子随意走动,有的孩子大声说话,有的孩子目光呆滞地望着画板,还有的孩子用巴掌握笔……

  这些都是明清玲的特殊学生,年龄都在五六岁上下,有的患有多动症、有的患有自闭症、更多的孩子是脑瘫……

1.13.jpg

  讨人嫌的孩子

  6岁的嘟嘟(化名)和小朋友打招呼时,喜欢用手,要么拍对方一下,要么推对方一下。

  嘟嘟其实没有恶意,但这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换来的不是朋友,反而常常招来对方的“反击”,有时被推一下,有时甚至被打一巴掌。

  嘟嘟是名少儿多动症患者,是特殊儿童。用嘟嘟妈的话说,他“讨人嫌”。

  嘟嘟在几个月时,被医院检查出患有多动症,开始进行干预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其症状越发明显:颈部没力气,抬不起头;1岁多了,还不会说话。长大一点后话不多,但动作多了起来。

  “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会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谢芳说。

  嘟嘟的另一个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一个简单的动作,一般的孩子老师教两遍就会了,嘟嘟却要教很多次。安静下来,对嘟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刚上幼儿园时,他在座位上根本就坐不住。

  多动症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妈妈教了很多次,不能用手和小朋友打招呼,可他就是做不到。有一次,他给一个女生打招呼,用手拍了对方一下,对方误以为嘟嘟要打她,一把将他推倒,嘟嘟在桌子上撞了一下,眼角都肿了。

  嘟嘟三岁时,妈妈带着他坐公交车。嘟嘟的手一刻不停,不时摸一下前排男子的衣服或头发,男子恼羞成地怒吼妈妈:“你家孩子一点家教都没有。”妈妈委屈得哭了。

  “刚得知他有这个病,我很难过,有段时间非常痛苦,现在已经麻木了。”妈妈说,嘟嘟现在只要“不听话”,她就会发脾气,儿子一看她发火了,立马就会安静下来。

  不过,可喜的是,经过近6年的干预,嘟嘟上课能坐上30分钟了。

  “阿姨,你儿子怎么不会说话”

  哆哆(化名)也是名6岁的小男孩。他不爱说话,也不爱动。

  哆哆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父母以为他只是说话晚一点,没有当一回事。当哆哆3岁还不会说话时,他们慌了。带孩子到武汉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有孤独症。

  经过治疗,哆哆会说话了,但很少会主动说话,长一点的句子,他也说不出来。

  上幼儿园时,因为不爱说话,哆哆被很多小朋友误认为是哑巴。有一次,妈妈去接他放学,一个小朋友问她:“阿姨,怎么你会说话,你儿子却不会说话呢?”

  那个孩子的话,像根刺一样扎进了妈妈的心底,“我当时眼泪忍不住就留下来了。”妈妈说。

  妈妈总结出哆哆的几个特征:不爱说话,不爱学习,不善于和人沟通。最让妈妈头疼的是,哆哆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你让他学习,他手握着笔,眼睛却一直往窗外瞄。”

  第十个幼儿园才愿意接收的孩子

  住在楠竹林的张妈妈,为了让儿子康康(化名)上幼儿园操碎了心。她和丈夫接连找了10家幼儿园,终于在团城山找到一家愿意接受儿子的幼儿园。代价是,上课要有家长陪同,上半天课的费用,是其他孩子的2倍。

  康康今年5岁半了,患有脊肌萎缩症,不能站立,生活无法自理。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谢芳介绍,得这个病的孩子肌肉无力,走不了路,到最后连坐都坐不住,只能在床上躺着。

  康康是张妈妈的第二个孩子。他长到1岁3个月时,只能扶着墙站几秒钟。到医院检查,才得知儿子的后背脊椎已经变形。经过4年的力量训练,康康的手臂还是举不过头顶。

  为了这个孩子,张妈妈辞掉了工作,时刻不离地呆在他身边照顾他。康康上幼儿园时,张妈妈就在教室外看着。康康要上洗手间时,她就第一时间过去给老师帮忙。上完上午的课,下午她就带着儿子去做康复训练。

  康康的治疗费和康复费,每个月要花1万元左右。“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张妈妈坚定地说。

  嘟嘟、哆哆和康康都是特殊儿童。家长不愿放弃他们,同样不愿放弃他们的还有谢芳。

  谢芳说,少儿多动症和孤独症患者,只要及时进行矫正,康复的希望非常大。

  孩子的世界开始有了色彩

  明清玲的到来,让这些孩子的世界开始出现色彩。

  明清玲是黄石七中的美术老师。在一次聊天中,谢芳对她说,画画有助于特殊儿童康复,问她愿不愿意过来帮忙。明清玲二话没说,就答应免费过来做义工。

  2016年3月,明清玲第一次到医院上课,当天有10个家长带着孩子过来了。

  明清玲以前从没接触过特殊儿童。上课时,有的孩子坐不住,在课堂上走来走去,家长就在后面追;还有的孩子喜欢大声喊叫……这都让明清玲有点无所适从。

  明清玲硬着头皮上完课后,一位家长走上前向她道谢:“我孩子从来没有安静地坐过这么长时间。”

  还有一位小朋友,嘴巴流着口水,挥舞着张不开的手掌向她告别。

  看着这一切,明清玲觉得自己的课还是有意义的。

  第二次上课时,明清玲看到一个孩子画得不错。她拿起孩子的画,走到讲台上准备表扬一番,没想到,孩子冲到讲台上,夺过画一把撕了个粉碎。

  明清玲吓坏了。她不知道,自闭症的孩子不允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东西。

  从那以后,明清玲开始关注特殊儿童方面的知识。

  榜样带来的效应

  明清玲在医院给特殊儿童做义工的事情,在朋友间传了开来。

  明清玲每两个星期到医院上一次课,到她上课的时候,有的朋友提着大袋零食过来看望孩子。二中美术老师叶丽平得知后,也过来帮忙。

  坚持一年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进来。张梦云、朱玉梦杰、“慧慧”、“常老师”都常过来做义工。

  以前上课,家长们自己准备材料,买的用具参差不齐。自从有好心人资助绘画的材料后,家长只需按时带孩子来上课就行了。

  孩子们的改变,也让明清玲感到欣喜:嘟嘟能整节课都坐下来了;那位曾撕画的孩子,在明清玲提出“跟明老师拥抱一下”时,也不再抗拒了。

  更让明清玲高兴的是,她发现很多孩子具有绘画天赋,有的还非常具有创造力。7月10日,她发现一个孩子的画“非常像梵高的风格”,兴奋地拿着画和张梦云讨论了半天。

  “等条件成熟,我想给这些孩子办个画展,让更多人来关注特殊儿童。”明清玲说。

  孩子的上学问题

  嘟嘟独自完成了画作,站在教室外的妈妈很开心。虽然嘟嘟康复得不错,但下半年儿子就要上小学了,妈妈还是隐隐有些担忧,她怕学校不愿意接收特殊儿童。

  哆哆的妈妈也有这种担心,康康接连找了10家幼儿园才得以上学的例子就在眼前。

  谢芳也在担心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曾经有个脑瘫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后恢复得差不多,顺利进入了小学一年级。可是前段时间,孩子的奶奶告诉她,准备让孩子留级一年。孩子反应慢,每次想回答问题,举手都抢不赢其他孩子,自尊心容易受伤害。因为写字慢,考试常常做不完试卷,老师认为他拖了全班的后腿。“没办法,只有让他留级一年。”

  “孩子都喜欢模仿,特殊儿童之间互相模仿,不利于他们的康复。”谢芳说,特殊儿童的康复,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帮助。让条件成熟的孩子回归正常的学校,接受正常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心态才能积极向上,才能让他们走出阴霾。

  链接:

  “我们还是要尊重自然规律,胚胎质量不高造成自然流产时,尽量不要强行保胎。”据谢芳统计,父母在高龄生育,孩子易出现多动症、自闭症以及脑瘫。

  谢芳建议,预防孩子出现健康问题,怀孕前要进行身体检查,有遗传性疾病的千万别怀孕。怀孕后,要定期做产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生孩子要到正规的医院,以防新生儿窒息缺氧造成脑瘫。新生儿出现黄疸,要及时进行处理。